OPPO R5与苹果比薄比坚固,谁会赢?

  • 来源: 驱动中国 文:itcom   2014-12-01/10:06
  • 其实把手机做薄,要比想象中简单。屏幕越大,机身内部就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也就能做得越薄。为了避免之前iPhone6出现的机身弯曲变形事件,此次,机身尺寸148.9×74.5×4.85mm的R5,就把看似不可能压缩的组件拆解再重新排布,不容忍一微米的多余,最终成就极致超薄。

    说明: \\192.168.1.221\互联网运营部公关组资料\N3 R5发布会\OPPO R5\OPPO R5场景图\IMG_5097.jpg

    然而,一部手机如果过于追求薄,在握感和硬度上就很难有很好的体验,而OPPO R5对于这一棘手问题,工程师们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不锈钢骨架+3D焊接 刚强极致

    机身强度,历来是用户对超薄手机最大的担忧之一。苹果iPhone6“弯折门”引发了人们对超薄手机机身强度的担心。OPPO R5有着比iPhone 6还薄的机身,会不会也面临这个问题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R5机身的选材上,我们能够看到OPPO工程师对该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OPPO R5抛弃铝合金材质,精选强度更高的“不锈钢中框+不锈钢一体化”骨架,铸就机体刚强之身。

    说明: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不锈钢.jpg

    独特的PVD工艺将中框的表面强度从250HV提升到了400HV,这意味着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对中框很难有伤害。采用不锈钢的金属后壳,表面硬度(400HV)是铝合金(80HV)的5倍,与不锈钢中框共同铸就手机机体的刚强之身。所以“弯折门”不会在OPPO R5身上上演。

    微弧中框+5.2英寸机身 完美握持

    机身厚度和机身比例相协调才会有良好的握持感,厚度过大、体积过大,很容易有割手的感觉,所以苹果的iPhone6的手感整体是就要比iPhone plus好一些。

    说明: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微弧中框.jpg

    OPPO R5为了保持微弧中框的精致视觉感,杜绝CNC切割之后的刀纹,每一件微弧中框都采用手工打磨,所以微弧中框的表面获得了如同高档手表特有的细腻平滑,一握难忘。而平均每铣100件R5的中框就要消耗掉一把专用定制切割刀具。在业内,这是史无前例的投入。

    而对于手机的超薄化趋势,OPPO没有一味追求所谓的世界纪录,而是在经过研发6.65mm Finder,R系列的R1、R1S等多款主打薄的手机中走到今天,目的就是为给用户带来更佳视觉与手感双重体验。当面对4.85 mm的R5,你或许惊叹它的薄究竟有多薄?细心的网友对R5做了如下对比:

    说明: C:\DOCUME~1\ADMINI~1\APPLIC~1\Meitu\KanKan\CopyTemp\F0B206~1.JPG

    一支彩色铅笔的厚度是一部OPPO R5的2倍

    说明: C:\DOCUME~1\ADMINI~1\APPLIC~1\Meitu\KanKan\CopyTemp\DD10E6~1.JPG

    说明: C:\DOCUME~1\ADMINI~1\APPLIC~1\Meitu\KanKan\CopyTemp\D246A2~1.JPG

    至薄R5可以被当做看书时随手就能使用的一把书签

    说明: C:\DOCUME~1\ADMINI~1\APPLIC~1\Meitu\KanKan\CopyTemp\3A72DA~1.JPG

    外出时,R5可以轻松被你放进钱包

    说明: C:\Program Files\Tencent\QQ\Users\568939487\FileRecv\R5超薄\IMG_2643.jpg

    一部R5薄于一块奥利奥

    说明: C:\Program Files\Tencent\QQ\Users\568939487\FileRecv\R5超薄\IMG_2629.jpg

    一部R5薄于一颗巧克力豆的厚度

    作为超薄手机,薄不是目的,所以OPPO R5并没有为薄而薄,5.2英寸的屏幕依然属于可以单手操作的范围,并没有为了将机身做薄而盲目采用5.5甚至5.7英寸超大屏。同时,不锈钢金属机身和微弧中框的设计,也保证了这颗产品在坚固程度和手感上表现更为出色。R5在坚固和体验上远超苹果最新款iPhone6,而作为国内首款4.85mm超薄手机,被超越是必然,但是能更完美的超越,实属不易。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