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1 dual性能实测:不仅仅是够用

  • 来源: 驱动中国 文:陈晨   2016-09-13/17:02
  • 目前智能手机市场上在售的千元机型大多采用了联发科Helio X10/20和高通骁龙652处理器,两款产品同属八核心,整体的性能也十分接近,不过相对于前者而言,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择骁龙652。

    前段时间,酷派联手乐视推出的首款互联网生态品牌cool的新机型cool1 dual便采用了此款处理器,除此之外,该机还拥有3GB和4GB两种内存版本,存储空间从32GB起,除了5英寸1080P的显示屏之外,同时还拥有1300万像素的双摄像头,电池容量达到了4000毫安时,并且延续了目前主流的全网通规格,从配置上相比今年4月份推出的乐2整体带有升级色彩。

    IMG_5089

    在价格方面,cool1 dual的起始售价仅为1099元,在目前同价格档位上,这款机型的性价比可谓极高,除了性能部分在同价位市场上表现突出之外,双摄像头更是大幅度的拉高了cool1 dual的竞争力,尤其是在目前采用双摄的机型中,cool1 dual的售价是最低的。

    那么在性能方面,cool1 dual到底表现如何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安兔兔的测试来考量一番。

    在开始之前,我们简单的描述下关于骁龙652的规格,这款处理器定位于高通旗下中端产品,产品内部代号为MSM8976,其采用28nm工艺,配备8个大小核心,其中四个A72大核心,外加四个A53小核心,前者的频率为1.8GHZ,而后者则为1.3GHZ,这样的设计优势在于有效的根据用户的使用来判定核心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节能降温的效果。

    s_fa346b0ac4c24c62a500188bcd13bced

    除此之外,这款处理器还内置了Adreno510的绘图核心,主频最高550MHZ,整体的性能与先前的骁龙800系列高端处理器的性能相仿,并且拥有更佳的电能消耗水平。

    总体来说,骁龙652的主要面向的是目前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的中间价位产品,而对标则是联发科的Helio X20,尽管联发科Helio X20可以凭借十核心的概念和2.3GHZ的主频优势在性能上小幅领先骁龙652,不过,凭借着高通的技术功底,这款处理器的整体性能分布却表现的非常均衡,由于中端市场的竞争甚为激烈,所以两款处理器也在目前智能手机厂商中表现得炙手可热。

    Screenshot_20160913-105224

    Screenshot_20160913-105237

    Screenshot_20160913-105242

    Screenshot_20160913-105246

    评测数据方面,我们为了避免过于繁复的数据从而选择更加直观和具有可对比性的安兔兔成绩来作为评判标准,cool1 dual的最终得分为81383分,不过安兔兔在多次跑分中始终存在较大的波动,所以骁龙652的成绩基本上在8万1千分至8万3千分之间浮动。

    3D性能方面,该处理器表现十分抢眼,在安兔兔内置的两款3D demo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整个运行过程也十分流畅,所以在游戏性能方面,cool1 dual完全可以胜任大多数的大型3D手游。

    Screenshot_20160913-105314

    另外,单线程和多线程测试,以及发热方面,cool1 dual也表现的十分出色,整体来说并无短板出现。

    在得分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cool1 dual的性能排位与360 N4相当,略微小逊乐2和华为P9,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这点分差在感官上根本无法察觉。

    Screenshot_20160913-105140

    Screenshot_20160913-105153

    Screenshot_20160913-105159

    Screenshot_20160913-105205

    Screenshot_20160913-105208

    另外,有关于该机的配置,安兔兔也详细的给出了相关规格,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一款售价仅1099元的机型,但是在sensor方面,cool1 dual一应俱全。

    总结:

    整体来说,cool1 dual作为一款千元机型在配置和性能方面不仅停留在够用就好,整体的表现已经完胜我们的需求。尽管在分值上与旗舰级机型会存在分差,但是真实的体验却并无二致,并且在此等价位上,加上超大电池带来的长续航,以及双摄像头的可玩性,无疑进一步提升了该机的性价比。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