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手机行业的热点?

  • 来源: 驱动中国 文:王海鹏   2017-11-29/17:35
  • 驱动中国2017年11月29日消息   都说手机同质化现象严重,其实这话一点不假:相似的设计、相同的配置、相仿的卖点,也难怪大家都在这么说。可仔细找找的话,我们也能发现一点不同,而且这点不同还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放在三年前,这点不同是散热系统。冰巢散热、石墨散热、铜箔散热、水冷散热,这一个个名词放在现在都有些陌生,但在当时确实反复被厂商提起。如今手机处理器的性能日益提升,现在倒是没厂商再提及了,过气之快已经不亚于网红。

    timg (1) 副本

    放在一年前,这点不同是后置双摄。其实后置双摄早在2011年就已出现,只可惜HTC一直没能把它发扬光大。直到一年前国内厂商共同出力,产生的效果显然十分出众,可以看到双摄基本已经普及。

    虽然双摄普及了,但它究竟有没有用?从相机评测机构DxoMark的数据库中可以看到,谷歌Pixel 2采用单摄像头,但它的拍照得分为99分,秒杀一众采用虹软算法的手机厂商。所以双摄究竟有没有用?

    20171005_095554_184 副本

    在双摄还处于争议阶段的时候,更大的一个争议来了——全面屏。什么是真正的全面屏?不断的有厂商下定义,但消费者认为都不太准确。其实哪有那么麻烦,就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手机的正面全是屏,这才叫真正的全面屏。

    显然目前所谓的“全面屏”,还称不上一项颠覆性的技术。那目前火热的人工智能呢?它称得上是颠覆性技术吗?

    恍惚间觉得,人工智能和双摄有类似之处,并不是技术层面的类似,而是认为二者的发展趋势相像——最开始无人问津,忽然间开始火热。不过半年的时间,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手机的方方面面,从拍照到美颜,从优化到系统,人工智能似乎无处不在。

    但人工智能真的这么简单吗?回顾人工智能的历史,早在1763年的时候,贝叶斯创造的概率框架,成了机器学习的先导理论。再往后180年,沃伦·麦卡洛克和沃尔特·皮茨发表了《神经活动中内在思想的逻辑演算》,这篇文章是增强学习的雏形,而增强学习正是目前AlphaGo的算法核心思想内容。

    timg (2) 副本

    经历了180年才进步了那么一点点,笔者很难想象人工智能如此“廉价”。而且人工智能出现的地方太多了,而全球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又有多少?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全球从事过人工智能工作的,总共也不过几百个人。

    嘉御基金董事长、阿里巴巴B2B业务前CEO卫哲,曾在今年七八月份和Google 人工智能负责人之一——李飞飞教授,做了长时间的沟通。他们的共同观点就是,目前的人工智能项目中,存在大量的“伪人工智能”,而“伪人工智能”的比例高达90%或者99%。

    关于如何鉴别真正的人工智能,李飞飞教授表示只需看算法进步的速度,人工智能的算法进步是几何级的。以1997年IBM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为例,从教会计算机下国际象棋,到干掉世界冠军,不低于 10 年的时间。而目前众所周知的AlphaGo,从学会,到下赢一个围棋的入门级的初段选手,到干掉世界冠军,据报道只用了1年时间。

    事实证明了李飞飞教授的观点,在今年十月份的时候,Alpha Zero仅经过三天的训练,便战胜了AlphaGo Lee(战胜李世石那套),而且比分是100:0。再经过40天的训练,Alpha Zero又以89:11的成绩战胜了Alpha Master(横扫柯洁的那套)。

    timg (3)

    把视线回归到国内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下国内通过人工智能,已经在手机上实现的功能:人脸识别、分区美颜、功耗优化、智能推荐、生活卡片、系统加速、智能拍照、语音翻译。

    其中人脸识别早在2013年便已实现,但直到现在也没达到支持支付的那个等级。而功耗优化从去年开始便有厂商再提,直到今年也没大的进步。系统加速方面同样是从去年便带有“智能”的字样,但仔细看厂商的讲解,似乎就是一个程序就做到的事情......

    人工智能成为手机发展的一个热点,相信很多人对此坚信不疑。但结合李飞飞教授的鉴别方法,笔者又觉得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的程度,并没有手机厂商宣传的那么高。因此,成为热点毋庸置疑,但时间或许是在几年后。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