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科技印奇:打造世界尖端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

  • 来源: 链点财新   2018-12-29/19:07
  •  

    12月28日,由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与北京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18·科技盛典”(第六届)在北京举行。本届盛典以“大国重器”、“梦想之城”、“未来生活”、“薪火相传”四个篇章,分别讲述了科技工作者奋斗在科研一线的背后故事以及他们获得的成就,展现了他们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

    作为新生代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旷视科技CEO印奇荣获“年度科技创新人物”称号,并在盛典上畅谈科技梦:“要打造一家中国人创办的世界水平顶尖人工智能公司,让技术造福人类”,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不俗抱负。

    图:旷视科技印奇出席2018首都科技盛典,展新生代科技工作者风采

    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旷视科技印奇展新生代科技工作者抱负

    在印奇看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图像识别技术是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而人脸识别可能是衡量这个技术最好的一个方式。”基于此,印奇在2011年,与唐文斌、杨沐联合创业,成立了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团队一起开发出了世界上尖端的人脸识别技术。

    自成立以来,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计算机视觉技术更在国际比赛上屡屡夺冠。目前旷视科技已经赢得了25项国际人工智能顶级竞赛冠军,同时拥有国内外在申及授权专利 1000余件,代表行业领先技术提供方参与19项人工智能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在2017年5月,旷视科技的核心人脸识别技术更是被美国著名科技评论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定为2017全球十大突破技术。

    尽管在技术研发方面已取得不俗的成绩,但在谈及今后的研发目标时,印奇表示,“人工智能行业未来20年、30年还有很多硬骨头的技术需要去攻坚,希望我们的团队可以作为这样一支攻坚力量为团队、为祖国争光。”

    积极践行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旷视科技让技术造福人类

    技术需要落地应用才能真正产生价值,在盛典上,印奇表示:“以核心技术为基础,旷视科技已把人脸识别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在金融、城市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具体来看,在金融领域,旷视科技在2015年就针对远程实名场景推出了FaceID在线身份验证服务,能够为用户提供从端到云的丰富身份验证服务。如今,旷视科技FaceID平台拥有全球超过3亿的用户,已为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小米金融、小花钱包等多家金融机构提供人脸识别验证服务。

    在城市管理领域,旷视科技智能城市管理产品及解决方案也已被广泛应用在全国 100 多座城市的公安系统中,协助警方破获案件7000余起,改变了当代公共安全模式。不仅如此,作为国家公安部重大活动智能安保方案主要提供商,旷视科技参与了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峰会、海南博鳌论坛、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等国际级峰会、赛事的安保工作。

    此外,2017年旷视科技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拓展到手机行业。其基于核心的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一举推出人脸支付、人脸识别解锁、人像光效、人像背景虚化、视频美化、3D Animoji等一系列移动端AI产品,以满足不同手机厂商在人脸解锁、图像增强、相机增强、智能图像和视频处理上的需求。印奇在盛典上也透露,目前包括“华为、OPPO、VIVO等国内头部手机企业中的人脸识别和解锁功能,大部分都是旷视科技提供的核心技术。”

    当下人工智能浪潮正席卷全球,作为全球最早一批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人脸识别规模化商用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旷视科技正在积极践行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已初步实现了“让技术造福人类”这一目标,但对于未来,印奇和旷视科技还有更多展望。

    印奇在科技盛典上与杨裕生院士隔空对话时表示:“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从业者,期待在我60岁的时候,也就是在30年后,每个家庭、每个企业,甚至在每个城市的角落,都有具备高度人工智能水平的物联网系统和机器人在运转,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更加高效和美好。在人工智能这波大的技术浪潮当中,中国和世界走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我期待通过我以及我的团队、我们这个行业的不懈努力,在30年后,中国可以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