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星星2号外观、系统、功能三方评测

  • 来源: 驱动中国 文:陈晨   2015-01-15/09:06
  • 上周的CES2015展会上,中兴携旗下全新发布的星星2号智能手机旗舰产品亮相,强悍的语音功能和特色的展台设计让到场的全球媒体和嘉宾看的如痴如醉,甚至许多国外的专业媒体也对中兴星星2号抱以极高的兴致。其实早在上个月中旬,中兴便在广州正式发布了星星2号,而此次参展CES2015无非是要走出国门,让更多的国外消费者领略中兴智能手机的全新技术。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苹果和三星几乎占据了重要的市场比重,但是实际上,在中国大陆市场中,小米、华为、中兴等国产品牌目前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力军,开始逐渐替代洋品牌,成为销量的领头羊。

    不过相比国外品牌而言,国产智能手机市场尽管相对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了极高的领先位置,但是却并不代表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能够在国外市场叱咤风云,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专利技术的制约。

    不过,随着通讯企业的并购,和国产品牌的不断创新,目前像星星2号之类的国产技术代表已经开始逐渐呈现高增长趋势,我们暂且不再就行业高谈阔论,仅此中兴的一款智能手机便已经是管中窥豹。

    接下来,我们不妨一起来走进这款中兴的全新产品,让我们来看看,这款能让外国人也倍感赞叹的国产机。

    从星星2号的市场定价来看,显然是遵从了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高端产品的定价准则,刚刚压线2000元的星星2号在配置方面并没有相对于小米4和魅族MX Pro等机型存在过人之处,同样是高通骁龙801的处理器,2GB内存,5英寸的屏幕,1080P的分辨率,加之1300的摄像头和16GB的机身存储,整体来看似乎性价比并不是特别出众。

    IMG_1306

    不过与目前市场红海普遍存在的配置军备赛所不同的是,中兴对这场战争并无兴趣,而是另辟蹊径将星星2号打造成为一款配置不低,价格不高,功能丰富,实用性强的全新产品。

    尽管跑分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笑话,但是让消费者能够看清楚产品的优劣,最重要的还是产品的适用性。

    IMG_1309

    在同类智能手机市场上,许多厂商会跟风似的将产品的尺寸设计到5.5英寸或者以上,而随之而来的则成为面子工程,尽管经销商会一再吹嘘大屏幕大屏幕,但是消费者在体验大屏幕却不便携的事实之后,多留了个心眼,那就是看手机的尺寸能不能实现单手操控。

    IMG_1311

    早先苹果对于单手操控性要求异常严格,所以产品始终被控制在4.7英寸以内,不过从iPhone 6开始,这个节操彻底尽失,许多消费者开始抱怨苹果为了市场竞争而跟风。

    实际上在经过消费者回归离职之后,5英寸,甚至以下的市场开始获得复兴,目前包括低端机在内,许多品牌开始走回头路,甚至是如同星星2号这样的高端产品。

    IMG_1318

    5英寸,窄边框,对于星星2号的用户来说,单手把控异常轻松,尽管采用了16:9的狭长设计,但是中兴显然还有更为人性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在软件系统中添加浮动的回退键。

    IMG_1319

    我们都知道,在国产智能手机产品中,安卓机型唯独华为和中兴两家产品将回退键设置在最左端,这对于右手持机的用户而言,似乎感到拇指非常不够长。尽管在星星2号上,中兴依旧执迷不悟,但是却有了用软件回退的替代方式来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

    IMG_1320

    同样人性化的还不仅仅在操控上,除此之外,中兴星星2号还在边框上进行了改善,早先采用金属边框的智能手机大多会用采用棱角式切削工艺,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会带来一种咯手的感觉,尤其是当产品做到一定轻薄度时,这种感觉更为明显。

    IMG_1322

    而星星2号在工艺上进行了改良,将原本四棱四角的边框设计的更为圆润化,并且减轻了整机的重量,使得手感和便携性大大提升,对此,我们不得不点赞。

    IMG_1321

    另外,中兴星星2号还有一些特殊的设计,譬如上下两端采用塑制包框,并且将扬声器放置到一侧,从而使得前后实现双玻璃。与iPhone 5S和华为Ascend P7等机型颇有相似之处。

    由于机身采用了不可拆卸电池设计,所以SIM卡也被设计到了中框边缘,尽管星星2号的起始容量并不高,依旧停留在16GB,但是该机支持TF卡扩容,所以经常进行图片视频拍摄的用户有了解决方法。

    IMG_1323

    整体而言,星星2号的外观其实非常简洁,其设计理念并不明显倾向女性或者男性消费者,而是采用了更为清新和明快的设计方式来让产品轻薄化,加上优秀的单手操控体验,星星2号的外观基本上还算完美。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本文导航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