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凭什么入选《时代》2017年25大最佳发明?

  • 来源: 驱动中国 文:王海鹏   2017-11-21/17:44
  • 驱动中国2017年11月21 日消息  眼看时间已到年末,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相信不会有厂商选择“冷却”一年的时间,只为在年底前憋出一个大招。因此,在11月中旬评选2017年25大最佳发明,《时代》选择的日期恰到好处。

    没人质疑《时代》的评选日期是否恰当,但很多人不满iPhone X入选最佳发明。自这款手机在11月初上市以来,短短18天便出现了诸多问题。从网友们的反馈来看,iPhone X 出现的问题有:屏幕有绿线、金属中框掉漆、夜晚侧卧时无法正常识别面部。

    1510888088450

    除了这些被广泛反应的问题,iPhone X还出现了低温下屏幕失灵、蓝牙连接不稳定、高音量下有杂音等毛病。这些问题有的得到了苹果公司的回应,而有的则以目前的技术还不能解决。但总的来说,iPhone X的问题并不少。

    可《时代》依然认为iPhone X是一项极佳的发明,《时代》认为它 “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句话似乎只出现在第一代iPhone上,人们认为乔布斯用它“重新定义了手机”。如今这句话换个方式再现,iPhone X当得起这个荣誉吗?

    不少人认为它当不起,他们觉得库克带领的苹果公司,一直在走“下坡路”。一定程度上是这样,至少摄像头突出的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在iPhone X身上还愈演愈烈了。还有人则认为苹果是抄袭,坚决不信苹果在五年前就开始研发iPhone X的“鬼话”。

    微信截图_20171121173629 副本

    苹果公司并没有给出铁定的证据,因此网友们的说法都可能正确。不过放过这些可能性不提,单单以欣赏的角度来看,iPhone X还是有着很多不错的地方。比如屏幕、再比如交互、抑或是Face ID。

    按照消费者对全面屏的理解,手机的正面应该全是屏。苹果作为手机行业的巨头,大家认为它能够做到这一点。很可惜今年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没能攻克,而市场上也没有出现小型化前置摄像头,苹果受限于整体技术也不能超脱在外。

    如果真的是抄袭其它厂商,那iPhone X应该后置指纹识别,可这显然不是我们认为的苹果。屏下指纹识别没能攻克,而后置指纹识别又不能用,这种情况下,全靠苹果公司的技术储备。说是临危受命或许过于夸张,但在紧张的时间内搞定Face ID,这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微信截图_20171121173716 副本

    不支持移动支付的识别方式都是耍流氓,而Face ID的安全性足够支持移动支付。这种开创性已经不亚于iPhone 5S上的指纹识别,所谓“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不正是指iPhone X将用户体验升级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吗?

    虽然有网友反映“夜晚侧卧时无法正常识别面部”,但这也反映了大多数时间Face ID在便捷性上并不输指纹识别多少。如果不是提前几年便开始准备,这是爆发个小宇宙就能做到的事情?况且Face ID还只是一方面,隐藏在它背后的还有一项交互设计。

    从官网的详情介绍上你可以看到,iPhone X未解锁时只会通知你收到消息,而当iPhone X解锁后它可以自动显示完整的消息。就这么一项小小的功能,当你用的时候足以发现会有多么便捷。想想一项文字反色功能,苹果早在四五年前便有的,国内手机厂商最近两年才用上,还冠以“智能”的字样。没有难度的技术,就看是否用心在做产品,这种差距难道还不足以反思吗?

    微信截图_20171121131956 副本

    苹果公司并没有大力宣传他们的人工智能,但看看A11芯片秒杀同期的产品,再看看高达101分的DxoMark成绩, 说苹果的人工智能没什么用,或者说苹果没有人工智能,这话恐怕可信度不高。

    苹果目前已经公开表示,未来将放弃屏下指纹识别,转而将Face ID发扬到底。换句话说,想要做到真正的正面全是屏,苹果需要解决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前置摄像头、点阵投影器的小型化或隐藏化。

    与苹果面临的巨大挑战相比,选择屏下指纹识别的厂商,就只需解决前置摄像头的问题。苹果毫无疑问的选择了最困难的那条路,一旦成功它获得的赞誉肯定更甚之前,可显然失败的风险更大。

    timg (3)

    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苹果不光面临着技术上的困难,还面临着时间紧迫的困难。如果不能在其它厂商发布真正全面屏手机后及时跟进,抑或是跟进后的产品不能达到消费者的预期,那iPhone将再也不是先进科技的代名词。

    就算不考虑iPhone X本身的性能,只看这种勇气也足以令人点赞了吧。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